#1 学术界心理健康概述
Text by Mriganka Awati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健康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大众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点认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对学术界心理理健康的探讨。

  科研一直被大众认为是个高压的职业。学术界内的过度竞争、发表论文与申请资金的压力,以及偏见、歧视、霸凌和骚扰等常见的社会压力使学者苦苦挣扎的例子比比皆是(请参见此处的案例)。

  在学术界获得成功,需要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个人应对学术界巨大压力的能力即使不是成功的直接决定因素,也至少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关注研究人员面对着哪些压力以及其对研究人员和整个研究事业的影响,因此当下社会急需相关的研究。

  而至今,我们对学术界的心理健康了解多少呢?

 

 

  多数与此主题有关的研究和调查都是关于博士生和事业起步期的研究员的,并证实这些人都处于高压环境下,并且有发生精神健康问题的高度危险。

  例如,一项201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虽然没有临床诊断依据,但约有47%的博士生“已达到了被视为抑郁的临界线”。幸福感的最主要预测因子包括职业前景、自我报告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学术投入以及社会支持。

  一项2017年在比利时博士生中开展的研究报告指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患精神病的风险,其远高于对照组(例如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患病率。另外,此报告亦提及组织的政策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2018年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另一项重要研究也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在博士和硕士生中,中度到重度焦虑和抑郁症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六倍

  《自然》期刊在过去十年里对全球博士生进行两年一次的调查,询问他们对于读博士的各方面体验的看法。最新调查指出,多数受访者仍对他们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感到满意,尽管满意度比之前的调查低。满意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学生与导师/主要研究者的关系、论文发表的数量、工作时长、导师的指导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此外,大多数受访者对他们过长的工作时间感到不满意,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因焦虑或抑郁而寻求帮助。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受到过骚扰、歧视或霸凌,最常见的歧视是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而事实上,这是整个学术界的通病,无论是在学者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大学教职人员中开展了一项调查,指出有26%的女性学者和31%的男性学者认为工作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负面的影响,其中许多人提及研究的工作量过大且工作时间过长。

  所有相关调查和研究都一再表明,尽管研究工作性质本身是压力的来源之一,学术界的环境和文化同等重要。工作时间过长、对成功的衡量标准、回报及认可机制、缺乏包容性和职业/个人援助,都可能严重影响研究人员的幸福感。现有研究结果足以让大学、研究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开始注意到此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确保学者们得到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提供关于学术界心理健康的真凭实据,并确定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为何学者们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有精神健康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是否在所有地区和人群中是否都普遍存在呢?这些问题会对科学界和整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有哪种类型的研究结构和组织政策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并对研究人员的幸福感和研究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呢?

  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开科思商务信息咨询(Cactus Communications)在2019年世界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做了一项调查。公司征询了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看法,并询问他们生活中有哪些方面能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哪些方面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以及各组织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确保更良好的研究环境。

  本文是学术界心理健康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讨论开科思(CACTUS)所做的调查以及做此调查的原因。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 (英語) 日本語 (日語) 한국어 (韓語)

Bookmark or share this article:
  • fb-icon
  • twitt-icon
  • linkedin-icon
  • linkedin-icon